烟台黄渤海新区:打造渔业发展新区样板
发表时间: 2025-06-28 10:49:12 发布于:渔业养殖网
作为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渔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产业之一,承载着人类与海洋千百年的深厚联系。烟台黄渤海新区拥有近900平方公里广袤海域面积,凭借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已成为中国北方渔业生产的关键区域。
近年来,黄渤海新区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渔业生产领域大胆革新、积极求索,成功开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2024年,全区海洋产业总产值达1130.3亿元,保持稳步增长,位列全市第一。
5月1日12时,黄渤海新区郑重进入伏季休渔期,在大季家街道山后初家村渔港上,近200艘渔船全部回港靠岸,渔民们卸下最后一船收获,开始整理渔具、保养渔船、修补渔网,为四个月后的开渔秋捕做好准备。
每年5—9月实行海洋伏季休渔,是我国养护海洋渔业资源的重大制度。通过海洋伏季休渔管理,使渔业资源恢复,海洋生态建设取得很明显的成效。“休渔是我们渔民每年的‘固定动作’,我们坚决遵守规定,支持政策!”渔港上,船长赵经波一边说着,一边带领工人们冲洗甲板,“虽说这几个月没法出海捕鱼,但等鱼群茁壮成长起来,往后咱们的收成肯定差不了!”
5月起,气温攀升,阳光充足,这一关键时段成为海洋ECO休养生息的“黄金期”。“伏季是绝大多数经济鱼类产卵的高峰期,也是多种传统渔业资源补充和索饵的快速生长期。这一时期实行休渔,避免了人为活动对产卵群体的破坏,有效缓解了渔业资源的衰退,使部分资源得以恢复。”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海洋生物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李凡深入阐释道。
为有效减缓渔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捕捞压力,黄渤海新区还利用增殖放流的方式,选择适宜的生物种类,如大泷六线鱼、许氏平鮋、绿鳍马面鲀等经济鱼类,以及梭子蟹等重要养殖品种,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将大量优质苗种投放至黄渤海海域。经过数月的休养生息,海域中的鱼获品种资源量大幅扩充,直接带动渔民捕捞产量提升,收入显著增加。
黄渤海新区已连续多年举办海洋放鱼日公益活动,每年增殖放流鱼、虾、蟹、海蜇等6大类型水产苗种17亿单位以上,近海渔业资源得到特别大程度修复。同时,放鱼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踊跃参与,极大提高了公众对渔业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倡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并支持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事业。
水产品一直是国人餐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市场需求量逐步的提升,单纯依赖海洋捕捞已难以填补这一巨大的“缺口”。面对这一形势,黄渤海新区全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把海洋牧场建设作为渔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核心载体,同时,致力于将先进传感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渔业领域研究。通过规模化、生态化、智能化改造传统近海网箱养殖,黄渤海新区打造了集养殖、增殖、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体系。
烟台八角湾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是业达城发集团旗下负责海洋牧场建设的所属企业,其海洋牧场项目位于套子湾北部海域,企业具有海域面积6万亩,规划海域总面积30万亩。采用“海洋+绿色养殖”模式,该项目大力推进智慧型海洋牧场建设,通过岸基监视中心、海区雷达、网箱视频监控、网箱AIS定位设备及海区语音预警设备,为海区安全管理、网箱生产养殖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基本实现养殖海区的可视、可测、可控管理。
重力式深水抗风浪网箱项目共计投放70座网箱,目前已完成42座网箱建造投放,并开展了绿鳍马面鲀、许氏平鲉、真鲷、美国红鱼等品种养殖。第一批规模化苗种已累计投放大苗约5万斤、小苗约45万尾,产量可达约80吨。为逐步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效益,弥补近海资源不足,海洋科技公司租赁并改造一处水体约4000立方米的陆基暂养车间,主要作为海上网箱的中转仓,并做试验品种的培育、暂养和驯化,除养殖固定品种外,还先后开展海胆、大菱鲆、黄盖鲽等品种的试养殖。
4月,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举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许可会,烟台八角湾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烟台海参”“烟台鲍鱼”“烟台扇贝”“烟台大菱鲆”四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标志着公司水产品产业迈上新台阶。
“近日,我们在套子湾海域完成14000斤许氏平鲉苗种精准投苗,标志着2025年规模化养殖全面启动。下一步,公司将深化陆海统筹发展路径,做强产业核心,系统推进绿鳍马面鲀、真鲷、美国红鱼等优质苗种的科学投放,预计年产量可达80吨。”烟台八角湾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4月21日,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邀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专家、BAP认证中国区负责人等百余名海洋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坐船前往经海公司运营的深海智能“海上牧场”经海系列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并通过技术研讨与鲜鱼品鉴,向行业展示了深远海养殖的标杆实力。
与近海养殖模式不同,深远海养殖更看重优良品种、现代信息技术和工程装备的支撑作用与有机结合,对技术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经海渔业始终走在科学技术创新的前沿,率先在国内自主研发并配备了一系列深远海养殖的先进设备,包括深远海网箱抗浪防污网衣、智能水下机器人、智能投喂装备等,以及海洋环境监视测定系统、水下监控系统、多波束声呐、双目识别系统等。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极大提升了深远海养殖的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深海智能“海上牧场”——经海系列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直径近70米,宛如一座巨大的“海上城堡”。该网箱配备了智能监测、自动投喂、机器人洗网等设备,通过雷达和双目扫测系统,工作人员能够实时掌握鱼的身长、体重等关键数据,以此来实现精准喂养,并能准确判断本批次鱼群是不是达到上市售卖标准。此外,经海渔业还研发建造了国内最先进、山东省最大的专业饲料运输船,可同时满足8座深远海网箱7-10天的饲料需求,为深远海养殖的饲料供给提供了坚实保障。
“5月底,我们今年首批海水养殖虹鳟即将上市。在6月初至7月中下旬正式规模化批量出鱼。按照生产计划,预计今年养殖总产量或将达到2000吨。”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福元介绍。“引领深海养殖革命是经海的责任与使命,未来经海渔业要继续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海洋经济,以责任担当守护蓝海可持续发展”。
从伏季休渔到增殖放流,从智慧海洋牧场到深远海养殖,为实现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黄渤海新区每一步都迈得坚实有力。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和科学技术创新的持续驱动下,全区将继续探索渔业可持续发展之路,让这片蓝色的田野永远富饶丰盈,渔民们满载而归。
注意啦!大型灯光秀来了!整整一个月。一天演3场。免费观看。地铁2号线。北陵公园站B口。出来就能到达哦。
男子外出打工失联29年,母亲苦盼儿归:“说了我满50岁回来,现在我都80岁了”丨红星寻人
“说了我满50岁回来,现在我都满了80岁了……”大儿子外出务工后失联,四川内江的唐文有苦盼了29年,却不见其归来。
2024年3月1日,珠海市人民医院主体综合楼项目项目发生1起物体打击事故,造成1人死亡。《关于珠海市宝禾建筑工程劳务分包有限公司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25年3月24日,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涉事单位和有关工程建设项目做复核,发现该单位存在的问题如下:1.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产金额的投入证明材料不足,未提供近两年建设规模、安全投入数目票据等材料。
在北京!中方当面对以色列新大使说,武力无法带来持久和平 #中国#以色列#加沙#巴勒斯坦 #伊朗
#辽宁舰亮剑西太平洋 4架外方战斗机逼近 #歼15大雨中挂实弹驱离外机
直新闻 :对于美方宣布中美达成补充谅解,中国将加快向美出口稀土,美方相应取消对华有关限制的消息,商务部发言人27日下午作出正面回应。
本年度的北约峰会定于当地时间6月24日至25日在荷兰海牙举行,而通过美国总统特朗普设定的最新军费标准,即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被认为是本次会议的首要任务。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罗筱晓 通讯员闫洪峰近日,国铁太原局集团公司大秦车务段东港站职工小张惊喜地发现,班组座椅的破损问题得到解决了。“我只是在前不久的一次点名会后向站领导提了建议,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回应!